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_200一晚同城约茶

欢迎访问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官网 招生热线:0373-2662017/2662018

招生就业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 招生工作
  • 校企合作
  • 就业信息
  • 校企合作首页>>招生就业

    企业在“调频”,学校就得“共振”

    发布时间:2017-12-13 浏览次数:2434

    转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近年来,职教界一直在谈围绕市场导向办学,瞄准企业需求育人。如何使企业真正融入学校的办学机制中,是职业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改变就业结构不是减少就业率,新业态下职业教育不缺位

     

    现在有一种论调:新技术时代,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高端技能人才需求巨大,中职教育没有存在的必要。那么,中职毕业生还有竞争力吗?中职学校如何在“中国制造2025”中准确定位,寻求创新发展?

     

    迎接“中国制造2025”,中职生有竞争力。历史上的每一轮产业革命,都只会改变就业结构,不会减少总体的就业率。科技的加速,必然导致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新的就业机会、就业方式就会随之涌现。所以,现在面临的真正问题是:让职校学生不再是仅有“一技之长”,而是要成为产业链上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中职学校如何在“中国制造2025”中准确定位,如何快速适应智能制造的工业变革?一句话:坚持市场导向。职业学校的市场就是企业,职业学校要研究企业发展方向,分析企业用人需求,寻求与企业“同频共振”。

     

    企业在“调频”,学校就得“共振”。产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了很多新业态,职业教育也不应该缺位。一是以全球眼光布局专业建设,走出“国际范儿”。笔者所在的宁波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英国诺丁汉中央学院合作IMI项目,在汽车专业引入英国汽车工业学会的教学与认证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接。二是以新兴产业引领专业建设,走出“时代范儿”。6年前,宁波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及时洞察宁波轨道公司人才需求缺口,主动协商合作办学,并凭借机电专业的办学优势,成为宁波市城区中职校中唯一签约学校。如今,学校的轨道交通专业已成为全市中职招生最热的专业。三是以传统产业升级调整专业建设,走出“本土范儿”。学校升级传统的数控加工与计算机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办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技术、智能加工技术、智能冷暖技术专业,打造传统专业的“升级版”。

     

    找寻校企合作的内驱力,职业学校向社会“开放办学”

     

    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内驱力是利益,但这种内驱力正日趋多元化,除了要求职校按“订单”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外,还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度、职校对企业员工培训的服务力、对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支持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就是“开放办学”。一是吸引优质生源,对初中开放,开设专业体验选修课程,开展体验式升学活动,在动手实践和观摩中获得专业认识,选定职业方向。二是吸引优质企业,“引厂入校”。学校将实训课堂搬进企业车间,企业根据学校专业实训需要开设技能课程,有效推进了现代学徒制的开展。三是组建职业教育联盟,搭起合作平台。以轨道交通专业建设为例,学校牵头组建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联盟。

     

    中职与企业,变合作为共建,校企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面开展紧密合作;中职与高等院校,变支持为参与,保障了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编制的权威性、教学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工学相结合,变局部为全程,学生从入学第一课起就深入企业一线,学习过程中不断在校内实训基地、企业一线和高校实训基地进行三段式实训,精准提升学生胜任职场环境能力和技能水平。

     

    提升人才培养精准度,职校要为企业“有效供给”

     

    招生就业同步协同管理、文化融合协同担当、课程资源协同开发、校企课堂协同培养、实训基地协同建设、师资队伍协同培育,这六个“协同”可以实现校企双赢。具体举措如下:

     

    精准对接职业标准,招就同步协同管理。学校与企业、高校三方对接轨道企业的职业标准,明确学校的培养标准,轨道公司全程参与订单班招生面试,与学员签订培养协议,形成法定委托培养关系。企业主导毕业用工选拔,按合同录用综合成绩列前70%的学生成为员工。公司提供技能奖学金,每学期奖励技能测评优秀的订单班学子。

     

    精准对接职业情境,文化融合协同担当。学校通过拜“双师”明确身份认知,班级环境移植企业情境,开展职业体验型、参与型文化活动,开展职业参与型文化活动,创设职业文化情境,让订单班学生浸润在合作企业文化中,提升企业归属感。

     

    精准对照岗位需求,课程资源协同开发。学校精准对应企业需求,量身开发企业课程和企业特需证书课程,如企业特需的FAS证书、急救证、电梯驾驶证等证书课程。专业课程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课程在学校和企业同步开展,交叉进行,轨道公司工程师走进教室传授职业技能,学生走进企业跟岗实践。第二阶段学生到工程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学习企业定制的高校技能课程。第三阶段到轨道交通公司顶岗实习。

     

    精准对应岗位项目,校企课堂协同培养。按照现代学徒制“以技能学习为核心,现场学习”要求,着力打造四个实训课堂。一是“实训工区”课堂。企业派工程师到校实训工区开设实训课,每周不少于8节课。二是“企业岗位”课堂。学生第一阶段在企业见习及跟岗实习每周4课时,组成5人小组由企业师傅带领轮岗实训,将课本知识与企业实习对接。三是“空中双师共导”课堂。“智慧教室”里教师直接和企业师傅连线,实时录播,直接传送工作现场。四是“异地实训”课堂。订单班学生参加高技能培训的同时,走进上海成熟的地铁网络,开展异地实训。

     

    精准依托三方资源,实训基地协同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建成与企业配套的高仿真系统和专业实训工区,企业严谨的管理模式被引进实训室。

     

    精准对照培养需求,教师团队协同培育。教师每学期下企业锻炼和高校进修不少于30课时。健全企业教师任教实训课程和高校教师走进专业课堂机制,每学期不少于50课时。

     

    (作者张国方 系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校长)

    Copyright@ 2018 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备案号:豫ICP备10010256号-1

    技术支持:汉鼎中国

    豫公网安备 41070202000516号